“我這大半輩子,就做了一件事,教學生怎么做零件。”9月7日,說起自己的教學生涯,剛剛獲得“‘出彩河南人’2023最美教師”榮譽的涂勇感慨。
57歲的涂勇頭發花白,身材高大,是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教師。他潛心執教30余年,情系銑削,參與并見證了我省乃至全國數控銑削行業的發展歷程。
“大到火箭航母,小到零件加工,都需要用到數控銑技術。”涂勇說,這項用途廣泛的基礎技藝,是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直接體現。
20世紀90年代后期,數控銑開始應用于工業生產。當時,為與先進生產力接軌,學校為涂勇配備了一臺9G內存的筆記本電腦,專門供他指導教學。然而實操中,筆記本電腦需要安裝銑床專用的編程軟件,復雜的安裝程序難住了大伙兒。
沒有資料可查,沒有教輔書可供參考,也沒有相應的專家指導,涂勇拿著編程安裝說明,在不眠不休研究了三天三夜之后,終于安裝成功。
“沒有其他捷徑,就是死磕,一遍不成兩遍,兩遍不成三遍……”涂勇說,學機械的自己做事比較“機械”,一旦認準了目標,就會不顧一切堅持到底。
憑著這股韌勁兒,涂勇漸漸成為業界的“金牌教練”,他指導的學生不僅在省內及國家技能大賽上嶄露頭角,還最終站到了國際舞臺上。
被譽為“技能奧林匹克”的世界技能大賽,是當今世界地位最高、規模最大、影響力最大的職業技能競賽。中國選手從2011年開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數控銑項目,卻始終與冠軍無緣。2014年起,涂勇作為專家組成員,開始參與世界技能大賽數控銑項目中國賽區的選拔和指導工作。
世界技能大賽對選手水準有著極高要求。“好比廚師選刀切菜,肉切多厚廚師靠的是感覺,材料削多削少,靠的是選手對刀具的了如指掌和精準測量。”涂勇說,世界技能大賽要求誤差控制在0.02毫米內,這意味著選手的“刀工”要比頭發絲還細。
在毫厘間“雕刻”鋼鐵并非易事。涂勇經常告誡學生:“數控銑削沒有難懂的技術,關鍵在千錘百煉。”
備戰世界技能大賽的沖刺階段,涂勇和他的團隊陪著選手沒日沒夜地訓練,困了就在銑床邊靠上10分鐘,實在不行,就用冷水沖沖頭繼續堅持。夏天的時候,車間和實訓室的蚊子特別多,一個晚上實訓室能用掉4盤蚊香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2015年8月11日,在巴西圣保羅舉辦的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,涂勇指導中國選手張志坤與各國選手在數控銑項目開始為期3天的較量,經過三坐標精密測量儀的科學判定,張志坤以99.7分獲得金牌,這是世賽數控銑項目的最高得分紀錄,也是中國在世界技能大賽數控銑項目摘得的首枚金牌。
中國選手的奪冠打破了德國、日本、韓國多年來在世界技能大賽數控銑項目“輪流坐莊”的局面。后來,在涂勇的指導下,楊登輝、田鎮基、周楚杰等3位選手在第44屆、第45屆、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中相繼獲得金牌,實現中國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數控銑項目的四連冠。
“一生只為打磨一項技能。”涂勇說,這輩子過得很單純,就只做了教書育人這一件事,但他會竭盡全力把這件事做到最好。
本文來源于河南日報、河南省教育廳。